4-2食品保存

食物長黴了

食物若保存不當,接觸到空氣和水分(課本另段文字提到溫暖潮濕陰暗環境都容易使黴菌生長)也很容易長黴而腐壞黴菌是一種微生物,屬於真菌的一種(黴菌是絲狀真菌的俗稱),直接以肉眼觀察,可以看到黴菌的顏色,利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到部分構造,但如果要觀察更細部的構造,就必須利用顯微鏡來觀察。

不同種類的黴菌,型態和顏色也不太一樣,通常會用孢子的顏色來稱呼,如青黴菌(常見於腐敗的橘子,可提煉出殺菌物質青黴素(盤尼西林))、黑黴菌(多出現在發霉的麵包);另外有些黴菌可用來製作食品,如米麴菌用來釀造醬油、味增,紅麴菌用來製作紅糟,放射毛黴用來製作豆腐乳。此段文字重點在於說明黴菌不是只有壞處,除了殺菌、製作食物,課本上舉例圖片中亦提到落葉經過黴菌的分解可成為土壤中的養分。

【補充】黴菌會出現在攝氏5~35度的環境,而最適合生長則是20~30度且潮濕的地方,而黴菌的生長環境有三個條件溫暖(20-30℃)潮濕(相對溼度60%以上)營養(含有醣類或澱粉的食物(例:香菇、麵包)上,除此之外,皮革、衣物等,提供黴菌生長所需營養源的地方,都可發現黴菌的菌落)

【補充】認識黃麴毒素黃麴毒素驚人的威力都早有耳聞吧!它不僅是有毒物質更已被證實是誘發肝癌的主要毒素之一(致癌物質)。黃麴黴菌大量孳生時,同時釋出大量毒素,被感染的食物,也含有大量毒素;而生活環境中受黃麴毒素污染的程度愈高,人類的致肝癌率也愈高,罹患胃癌、腎癌的發生率也相對的提高。因此,對於嗜吃易產黃麴毒素食物的人,應慎防對健康可能造成的傷害。黃麴毒素具耐熱性,一般的烹煮條件無法去除

參考資訊:觀日本東京都衛生局如何向消費大眾介紹黴菌及真菌毒素

認識顯微鏡

顯微鏡可以用來觀察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微小物體。

目鏡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物鏡鏡頭較短者倍數較小;鏡頭較長者倍數較大。

載玻片、蓋玻片、光圈等各部位功能,請自行參閱課本說明。

VID20230601231819.mp4
lv_0_20230603105011.mp4
lv_0_20230603105740.mp4

食品保存方法

了解黴菌適合生長的環境,就能抑制黴菌的生長,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限傳統與現代保存食物的方法雖不相同,但原理都一樣。通常採隔絕空氣減少水分並保持低溫等方式,就能減少黴菌和其他微生物孳生,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限。

利用曝晒方式將水分去除,如高麗菜晒乾製成菜乾可以延長保存期限。

利用高濃度的糖或鹽使食物及微生物脫水,抑制微生物生長,如梅子浸泡在高濃度糖水中。

通常食用不完的食品放入冰箱保存(冷藏或冷凍),是藉由低溫讓食品保持鮮度。

保存食物的原理去除微生物所需的水分去除微生物所需的空氣建立微生物無法生長的環境溫度常見的方法:冰箱冷藏及冷凍、高溫下殺菌、真空包裝、密封袋裝、放入防腐劑、醃漬、糖漬、脫水乾燥、煙燻、鹽漬、烘烤等

Q:脫氧劑與乾燥劑使用時機差異

A:脫氧劑適用高油脂類的食品,例如常溫蛋糕類、中式甜點(月餅、鳳梨酥、蛋黃酥)、麵包類等等。簡單來說希望保有產品原有濕潤度,就使用脫氧劑。

參考連結https://www.heybaker.com/blog/posts/deoxidizeranddesiccant

Q:煙燻、鹽漬保存食品的原理為何?

A:煙中一些成分具抗氧化性及抗菌性,加工過程兼具乾燥作用(去除水分),鹽漬過程食鹽具有抗菌性。

參考連結https://www.tfrin.gov.tw/News_Content.aspx?n=309&s=34162

Q:鹽與糖為什麼能保存食物?

A:利用鹽和糖來保存食物的第一個關鍵是脫水,當鹽或糖接觸到生鮮食物時,會試圖和原本食品內部的鹽份或糖份達到平衡,也就是滲透作用。鹽或糖往內滲入,水份則往外流失,讓食物內部的水活性因脫水程度下降(0.7 以下)。

參考連結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dcd241a7-6942-49f3-ab40-3284999dfffa